14日,健康路派出所侦办民警告诉记者,今年4月,派出所接到受害人小王报案,称自己从去年7月份开始,被朋友孙某带到镇江市区的一家美容店做美容。此后,孙某告诉自己这家美容店因为消费差价的问题,。
涉世未深的小王一听自己要成被告,心里很是害怕。但后来孙某主动表示可以帮她找个律师摆平这件事,并且到时候会让律师加她的微信跟她联系。当晚,小王就加了所谓律师的微信。之后,这个律师以律师费、诉讼费、交涉打点等各种名义,前后收了小王8400元。直至近日,律师又在微信上告诉小王她的“官司”败诉了,且还要小王支付一万多元的赔偿金,小王才意识到不对劲甚至被骗,于是到公安机关报案。
民警根据小王反映的情况,警方初步判断,这很有可能是孙某设局实施的诈骗行为,随即警方展开抓捕行动。4月10日,警方根据线索,在镇江梦溪广场附近将孙某抓获。
到案后,孙某交代,他跟小王是从小就认识的邻居,有一次听说小王想找地方做面部美容,而自己正好也有镇江市区一家美容店的会员卡。于是,他就主动提出带小王去,且可以刷卡打折。之后,小王去这家店做美容都刷孙某的卡,然后再把消费的钱转账给孙某。
案发前,孙某听说小王有一次在店里改用了进口面膜,并通过现金支付了一千多元的差价现金给店方。听闻此事,基于小王的不谙世事,觉得有文章可做的孙某就告诉小王,谎称店家觉得差价补少了,。同时,出于关心,孙某主动帮小王请了一个律师。事实上,所谓的律师也是孙某用微信小号假扮的。
就这样,从去年7月份以来,孙某一旦缺钱了,就找个理由通过“律师”小号跟小王要钱,而且还就屡试不爽。渐渐地,孙某好像发现了生财之道,他想到如果这个虚拟的“律师”再发展一个“当事人”,双管齐下自己岂不是来钱更快?
就这样,他又如法炮制,用同样的方法将自己的女同学张某也拉入局中。说来难以置信,同样涉世不深的张某,也成了孙某口中的“肥肉”,半年来他骗取张某共计1.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