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周二社会医学课程的同学应该还记得有一节课,老师为大家播放了一部影片——《穹顶之下》,可在影片播放的过程中大多数同学的注意力并没有集中在大屏幕上,而是低头看着手机,老师对这样的现象似乎有点生气,便关掉了电影,给大家讲了一个新鲜的名词——“奶头乐”文化。
那么,“奶头乐“文化到底是什么?
“奶头乐”文化的来源
这一概念来自美国的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美国旧金山曾于1995年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名经济界、。布热津斯基一生提出过很多新奇的战略名词,其中有一个名词叫做“tittytainment”,中文译为“奶头乐理论”。
什么是“奶头乐”文化?
“奶头乐文化”(“tittytainment”)是用来描述一个设想: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将会不能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为了安慰这些“被遗弃”的人,他们的生活应该被大量的娱乐活动(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
什么是“奶嘴”?
“奶嘴”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发泄性娱乐,比如开放色情行业、鼓励暴力网络游戏、鼓动口水战;
一种是满足性游戏,比如拍摄大量的肥皂剧和偶像剧,大量报道明星丑闻,播放很多真人秀等大众娱乐节目。
这样一来,通过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娱乐及充满了感官刺激的产品堆满人们的生活,最终达到目的:占用人们大量时间,让其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思考的能力。
,它内容中所描述的对人思想上恐怖的控制虽言过其实,但如今,网络游戏花样越来越繁多,各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各种偶像剧、肥皂剧也在不断刷新着我们的眼球,网络评论下各路“键盘侠”四处引战,还有茶余饭后挂在嘴上的娱乐丑闻八卦,这些现象确实与理论相符。我们从中寻求着刺激,产生依赖心理,占用了大量工作、生活的时间,一点点地腐蚀了原有的精神家园。不可不提在这之中最大“帮凶”、现代科技的结晶、使用最普遍的电子产品——手机。
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最大的消遣品,甚至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眼看到的是它,晚上睡觉前最后一眼看到的还是它;走在路上刷着各种娱乐新闻,坐在教室追着刚更新的电视剧;忍着眼睛的酸痛熬夜打游戏、刷微博,打着哈欠依旧逛淘宝,看视频......手机娱乐无疑成为当代的“精神鸦片”。
无网络,不手机,网络就是手机的灵魂。我们学校的校园网在经过四月的试运行后,五月正式投入使用,这着实给在校学生和老师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但这之中不乏有学生利用校园网在课堂上沉醉于手机,无心学习。校园网本是为方便学生查阅学习资料、与老师沟通、上课签到、完成线上作业和学习网课的,我们不应辜负学校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反而让手机成为我们课堂的“主角”。
排版:卢梦 赵美莹
校对:王希 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