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低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没有并发症的患儿,一周左右即可痊愈。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一般在39℃以下,然后在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多数经对症处理后,可在7-10天内康复。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三、传播途径主要有:
1.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2.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感染;
3.咽喉分泌物、唾液、呼吸道分泌物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
4.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5.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成人也可以被感染。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四、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手足口病要牢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五口诀。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尽管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被肠道病毒感染的可能。
1.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感染十分重要。加强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澡。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2.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3.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4.注意做好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垃圾、粪便,加强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
五、日常用具的消毒方法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餐具、毛巾等物品煮沸5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肠道病毒能抵抗、酒精等一般消毒剂,耐酸、耐低温;一般-70~-20℃仍保持活力,不能耐受高温,56℃30分钟可将其灭活。在干燥环境和紫外线照射下极不稳定,紫外线照射0.5~1小时即死亡。洗净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晒衣被。
六、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大多正常。
2.病毒分离 采取病人的水泡液、唾液等以无菌处理后分别接种至:①豚鼠脚掌皮内,4~5天后在其足趾间出现水泡;②小鼠脑内及其乳鼠腹腔内而致死亡;③猪肾、小牛肾细胞培养中出现细胞病变者,则可认为分离到口蹄疫病毒,可进一步用特异性血清鉴定其型别。
3.血清学试验 以补体试验结合最为敏感,起病后10~20天可获得阳性结果。
七、手足口病的治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
(1)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2)呕吐难以进食者给予输液。当口腔因有糜烂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3)口腔溃疡给予青梅散、金霉素鱼肝油或锡类散外涂,疼痛剧烈涂以利多卡因或苯佐卡因加硼砂甘油,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并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4)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
(5)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6)手足口病可能结合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进行治疗。根据以往的发病和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