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READ
《老东乡》作者龚舒琴,带着她的最新力作,做客大港信息港,为大家讲述一个不一样的东乡美食~~~长鱼汤的前世今生的故事,敬请期待长篇纪实散文连载:《刘万源,东乡长鱼汤第一人》。
引子
准确说,刘万源不是东乡第一个做长鱼汤的人。
但是,正是因为他的大胆实践和悉心传承,让原本东乡只有那些“筛子浮上”的人才可以一饱口福的稀罕菜肴,走进了东乡寻常百姓的家庭餐桌上。也正是因为他,在继承东乡古法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改良了“汆鱼、煮汤、合(念gē)汤”等关键工序,才使得东乡长鱼汤能够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当地一道特色美食,并进而带动产生了一个颇富地方风味的绿色产业。
▲东乡的春天(王荣明/摄)
上世纪60年代,从刘万源悄悄地开店第一个试水开始,到80年代第二代刘小平、媳妇朱玉林的发扬光大,再到当下第三代传人刘斌的加入,这个淳朴而低调的家庭,如同门口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樟树一样,在老地方,用老手艺,老原材料,老店名,子承父业,秉承着“万商云集,源源流长”的家训,硬是将东乡寻常的长鱼汤做成了一道远近吃货们趋之若鹜的美食精品。
所以,从这个层面,说他是“东乡长鱼汤第一人”一点也不为过。
事实上,在早年的东乡,长鱼汤不是现在这样的吃法,也不叫这个名字。最初,它就是东乡老街饭店的一道烧菜---“烧黄鳝丝”。“黄鳝”两字东乡人念作“wānɡ xuān”,而不是长鱼。
作为一种经典的地方名吃,长鱼汤在大路老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农业合作社时代。那时候,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小六六”跟着师傅在老街饭店做一款餐点,就是长鱼汤。起初,这就是一道菜,很多人都喜欢吃,于是,就有了一点名气。但能够一饱口福的人,非富即贵。
合作社时代,师傅传人都是公家指定。有点小聪明的小六六倒是学到了师傅的功夫。很可惜的是,作为第二代传人小六六所带的两位徒弟都因为家庭的缘故离开了饮食行业,随之,老街饭店的这道名吃几乎失传。
黄鳝丝
此时,正值初夏,该是早年东乡人“吃长鱼汤”的时候了。那个黄昏,我坐在老樟树下老街的万源长鱼汤店里,青砖平房,简单而雅致。我的对面,坐着已经奔六但依旧美丽干练的老板娘--朱玉林。一个是东乡走出去的女儿,热心于东乡文化的推介人。一个是从外乡嫁到东乡来的媳妇,万源长鱼汤的女掌柜。
我们的聊天从“万源”二字开始。
万源长鱼汤
他是一个吃嘴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公家指定的传人没有承继起这道经典的东乡小吃。倒是一个“吃嘴”,将这道小吃吃出了花样,吃出了文化。这个吃嘴就是刘万源。
他是老板娘的公公,一个见了便难以忘记的老人。我读高中时候见过。他家老六曾经是我的闺蜜。那年六月,我跟着六子一起去她们家玩。第一次见面,因为陌生,她父亲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有距离感的乡绅。个头中等,微胖。倘若不语,则有几分威仪,让胆小的我们有一丝怕。一说话,则是慈祥的笑。我甚至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他不疾不徐的东乡话,硬朗和短促。
此刻,在厅堂悬挂的价格牌上,挂着一幅“万商云集,源源流长”的对联。老板娘告诉我,这是公公的挚友、镇江书法界泰斗李宗海先生特别为刘家老店开业攥写的。这是一幅隐含着刘老先生名字的藏头诗。东乡人家有年年除夕换对联的习惯。可惜,刘老先生没有留下那最初的墨宝。如今,两位老人都已离世很久。作为家训甚至祖训,刘家年年换对联,但这八个字则被永久性地保留。
事实上,在老街,提到刘万源的过往,很多人为他惋惜。上世纪60年代,当过大路小乡乡长的刘万源带着全家人下放到乡供销社“鞋服厂”,做了一个走南闯北的供销员。没有了乡长名头的官方背景羁绊,始终惦记着老饭店里各种美食的刘万源有了另一种选择。
卖熟菜,卖快餐,卖面条,卖包子,当然,也卖长鱼汤。自然,刘家五个心灵手巧女儿,都先先后后加入了父亲的家族创业生涯。而被老爷子相中嫁入刘家的媳妇则离开镇办企业,在老宅子边上开起了自己的日杂店“玉昌商店”。每天早上,帮着公公做长鱼汤的小吃——花卷。
上世纪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开小店还只是偷偷摸摸的营生,否则会被当做“投机倒把”来抓。好在有着祖传开店的遗传因子和良好的人脉,早年的红色商人“源大昌”商行的后人开始了自己创业的生涯。
刘万源的父亲叫刘长春。当年,地下党为了方便开展工作,便帮助刘长春在大路老街开了家“源大昌”商行,名义上做买卖,实际上成为地下党游击队在大路的联络站。常常落脚于此的游击队负责人赵文豹、。
这是一栋前后三进纵深,两边开有包厢的老宅子。在这个老宅子里长大的刘万源,顺理成章地有机会跟着父亲见了不少世面,也因此,他成了大路汽车站的第一任站长,接着又成来了大路“小乡”的乡长。那个时候,大路还不是现在的镇建制,是隶属于姚桥的一个“小乡”。
但此刻,下放后的刘万源一切归零。于是,在东乡那条青石板铺就的弯弯曲曲的老街上,凭着商人的嗅觉,刘家开起了大路老街上第一家长鱼汤店。这一做,便是五十年。
从此,清晨,伴随着小饭馆那扇木门沉沉的开启声,第一位吃客进来了。无需你开口指点,仿佛心领神会般地,勤快的主人只是客气地一声招呼,“早,来啦!”,微笑着,不一会,端上来的正是一碗汤水清冽、柔柔绵绵的长鱼汤。
这样的营业到上午10点就告结束。而下午老街上的茶楼里,必然有老刘敦厚的身影和漫不经心的闲谈。
上世纪70年代末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渐次推开,东乡人的生活明显改善,再加上南来北往商人的尝鲜,刘家传统手工的小吃生意常常供不应求。
编辑丨小焕 主编丨洪溪小子 审核丨愤怒的奶嘴
联系电话:18652800291
发布求职招聘房屋出租信息
联系电话:1595287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