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用几个字来概括孩子的性格,你会说什么?
形容米粒的话,米粒妈脑海里第一时间出现了3个字:普且信。
“普且信”在网络上算个贬义词,形容一个人“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意思。
《一个妈妈的反思:儿子,你太自信了!》
《三胎生了4胞胎儿子的爸爸哭了:生儿子,能治病,别不信!》
本来,米粒妈还为米粒的蜜汁自信苦恼,可在我看过几个“普且信”又那么讨喜的孩子之后,竟然发现“普且信”的孩子还真挺香的!
有个女孩在军训时唱歌的视频,让米粒妈循环播放了不下5遍。
让米粒妈这么入迷,女孩唱得一定很好听吧?说实话还真不是,但就是让人听着开心,看着享受。
女孩是贵州六盘水的学生,在军训中途主动要求上台表演节目。
拿到话筒,她清了清嗓子,随意地说了一句“我就清唱了”,然后就开始了她的“沉浸式演唱”。
从《嘴巴嘟嘟》唱到《酒醉的蝴蝶》,她脸上陶醉的表情,歌声里传递出来的豁达和开心,让军训现场秒变“追星”现场。
坐在操场上的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连教官都坐不住了,纷纷拿着手机上前,要记录下她的高光时刻。
米粒妈曾经觉得,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主动唱歌的,按常理来说是唱得好听的人,比如学校重大活动上出现的天籁之声。
但在这个女孩身上,米粒妈嗅到了一丝丝“明明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的味道。
这个女孩的自信,让人看着很舒服。评论区里很多家长说,如果我家孩子能有她一半自信就好了。
米粒妈想起留学时的一个同学。她其实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却非常自卑。
自卑到什么程度呢?同学们一起聊天、讨论问题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说了和她不一样的看法或观点,她立马就能紧张到语无伦次。
实际上,她是个挺有想法的人,阅读涉猎也很广泛。在米粒妈看来,她完全有资本跟不同观点展开激烈BATTLE,还能取得胜利。
有一次我俩聊起课堂上的一次观点争论,我跟她说:“我觉得你的观点特别好,你应该继续参加讨论的。”
她说:“跟以前的我比起来,我现在已经好多了。在国内的时候,我不敢跟任何人对视。
别人窃窃私语,一个不自然的眼神,能让我忐忑半天。那种‘担惊受怕’,每天都迫使我想离他们越远越好”。
她告诉我,她最想远离的人,其实是她的妈妈。
从小到大,妈妈奉行的是“打击式教育”,她经常听到妈妈大声又刻薄的指责:
“这都不会,笨死了!”“你看你哪里如别人?”“别说话了,啰里啰嗦也说不清楚!”……
“远离妈妈”成了她努力学习出国留学的动力。她很少跟父母联系,每次跟妈妈说话相处,都让她无比疲惫。
原来,优秀的人也可能不自信,普通人也可以自信放光芒。自信,跟是否绝对优秀无关。
米粒妈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受到的最大震撼就来自于美国人的自信,而且大部分都是被吐槽的“普且信”。
不管是胖成200斤穿着鲜艳的女孩,还是满头白发满脸褶子的老太太,都能挺直腰板走在大街上,见到人咧开嘴投以温暖自信的笑容,大声说一句“嗨”。
有时候米粒妈就想,为什么他们那么自信,而有的人明明已经很好了,却依然谦卑到尘埃?
说到自信,我能想到的第一个人,自然是米粒。
我经常跟米粒爸吐槽,米粒的自信,是超越他自身能力的,透着浓浓“普且信”的气息。
他会在出门前照着镜子,用手轻轻拂过自己的秀发,深情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然后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句“真帅”,一溜烟跑到楼下踢球去了。
回到家站在门口,依然深情地看着镜子里大汗淋漓的自己,用手轻轻擦去脸上的汗水,一边摇头一边咂摸咂摸嘴,再由衷发出一句感慨“真帅”,陶醉在自己的“盛世美颜”里。
在米粒妈眼里,有亲妈滤镜的加持,米粒肯定是帅的,但也没有帅到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吧?
除了对自己外形满意,对自己并不那么擅长的学习,米粒也自信得一塌糊涂。
有多稳呢?在米粒眼里,题目只要做了,就是对的。就算错了也是巧合,是天公不作美,轻轻“哎呀”一声,这事儿就过去了。
米粒妈听过一个段子,说考试开始10分钟,学霸突然站起来,“老师第十题好像少了个条件”,老师一看,果然如此。
全班同学都发出“啊”的声音,一部分同学想,啊,怎么做得这么快?还有部分同学想,啊,少个条件我是怎么做出来的?
米粒曾经拿着他92分的语文试卷,不服气地跟我说,“妈妈,这道题我明明做对了,为什么要给我判错?”
看着米粒的神情,有一个瞬间我差点就信了,可一看题目,差点吐出一口老血。
题目让写序号,他非常实在把整个句子都填了进去。
虽然试卷上给答案留的位置很小,但架不住米粒“认真”啊,愣是把一句话在两行字中间硬塞进去了。
看着自己的杰作,他还为自己叫好,“看,这么小的字,我还写得这么清楚!”
米粒的蜜汁自信,经常让米粒妈哭笑不得,但有时候也会有点小庆幸。
毕竟 ,就算考得一塌糊涂,米粒也能凭借他强大的信念感从头开始。在他眼里,他就是打不垮的小强本强。
能优秀到闪闪发光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就像唱《嘴巴嘟嘟》的女孩,没有天籁之音,依然可以放声歌唱,享受音乐的美妙。
普通的人那么多,能这么自信的又有几个呢?
让米粒妈对“普且信”萌生好感的,还有个红遍全网的大学新生。
在自我介绍环节,她站在讲台上说,“我叫蔡畅,我有个外号,看我体型也知道,蔡胖。我家在辽宁丹东,我家是干收废品的。”
蔡畅说,她有个特别实在特别土的梦想,就是给妈妈买个大别墅。“他们干活特别累,把我养得也挺好的……”
蔡畅的这段视频出来以后,蔡畅被直接冠上“社交牛逼症”的热词,很多人都说,自信的女孩最美丽!
米粒妈看到这段视频,也是真心觉得,蔡畅的爸妈确实把她养得很好,自信大方幽默。
我们的孩子大概率不会优秀到闪闪发光,就连北大教授也不得不接受孩子的普通,做家长要有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的觉悟。
但是,就算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当然也有缺点,毕竟人无完人,天才如韦神,也会被外貌协会肤浅地嘲笑。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接受孩子的全部,肯定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变得更好。
米粒妈在《现在的孩子太脆弱,调侃两句都不行?两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里写过,妈妈的鼓励是一剂神奇的养料,对孩子的打压则是一剂毒药。
就像米粒妈那个优秀但自卑的闺蜜,如果不是妈妈从小对她的“打压式教育”,她就不会连跟人对视都害怕,不会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果她能更自信,她就可以抓住那些摆在她面前,她本来唾手可得的机会。
自信的孩子,能从他做的事情里找到满满的成就感。
唱《嘴巴嘟嘟》的女孩,让紧张又劳累的军训充满欢声笑语;用自我调侃的方式介绍自己的蔡畅,让满是陌生气息的教室充满亲切的味道。
这些成就感,来自童年时从父母那里收到的肯定,来自对自己价值的认可。
孩子的成就感,是可以培养的。
米粒妈在《被父母“骗”进这所学校的孩子们,后来都怎么样了?》里写过,在专门招生问题学生的丑小鸭学校里,学校会用很多种办法帮孩子体会到成就感。
比如,策划一场晚会,语言好的孩子做主持,文笔好的孩子写台词,能歌善舞的孩子表演节目。实在不能胜任的可以布置场地、负责卫生。
一场让大家心情愉悦的晚会里,每个孩子都是其中的参与者,为精彩纷呈的演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做力所能及的事,感受成功的滋味。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有很多让孩子体会自我价值的机会。
比如,让孩子做家务,成为家里最会扔垃圾的人,最善于整理衣服的人;让孩子做旅行规划,让他成为计划小能手,认路小能手……
孩子意识到自己“很有用”之后,就很难不自信了。
米粒妈也是没想到,养个普且信的孩子,竟然能成为让老母亲欣慰的事情!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