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由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欢迎关注。
关注
Mon.
养
Tues.
学
Wed.
团
Thur.
思
Fri.
悟
最近一次选题会,亘古不变的“吃手指”问题又被同事们提出来了,“动不动就咬手,细菌什么的都往嘴里进,说了多少遍也不管用,孩子是我从小一手带大的啊,按说安全感应该挺足,怎么还吃手!”“我家也是,为此我特意买了防咬指甲油,但家人怕成分不安全,坚决不让用”,显然,同事们已经束手无策了!
小小常在快两岁的时候,吃手指吃得大拇指的指甲都有点变形,手指总破皮,睡觉时都得给他的手指敷点药防止感染!后来,常爸在香港买了那种防咬手指的药水,可以涂在指甲上,咬手指的话就会尝到苦味,以期他下次不再咬。常爸自己试了一下,苦得大半个小时没缓过劲来,就没舍得给孩子用。过一段时间,他自然而然地戒掉了咬手指的习惯,我才松了一口气。
咬手指这个坏习惯虽说是老生常谈,但真正引起我注意的其实是个连男朋友还没有的90后,因为其他同事一边吐槽,她就在一边咬,末了,这位教育系毕业的小姑娘还补了一句:我没觉得咬手指就是缺乏安全感啊!
的确,咬手指这个习惯,不光小孩儿有,大人也有。看下面花式咬手指姿势,有没有一款是你的菜!
虽说咬手指算是是卖萌的一项绝杀招数了,但毕竟“病从口入”,尤其是对孩子来说,前一秒可能在玩儿泥巴,后一秒就把手指塞进嘴巴了!
咱们平日里千防万防的细菌就这么长驱直入了,做什么都功亏一篑啊!更不要说这个坏习惯如果被“发挥到极致”,对牙齿和手指的发育会有多大影响了。
最最麻烦的是,这手长在人家身上,家长看也看不住啊!强制掰开或者打手,自己心疼不说还得来场厮杀战斗,心好累。
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用又轻松的办法让孩子能戒掉咬手指的习惯呢?让我们请出小马君吧!
作者/小马君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现居美国,任职于美国最大的早教机构之一的Bright Horizon,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战经验。(小马君受常爸之邀,到“常青藤爸爸”公众号开设专栏,每周四和大家聊聊科学育儿。)
关于咬手指这事儿,我之前谈过一次,主要是针对3岁以下的孩子,给家长们介绍了一些纠正方法,可戳旧文《孩子的这些古怪行为,其实是在自我安慰;粗暴干涉,后患无穷》
不过之后还是引来一大批爸妈的追问:
安抚奶嘴和咬手指有没有关系,要不要用?
咬手指后会不会更容易生病,洗手有特殊事项么?
如果一直咬手指,对牙齿发育有影响么?
……
面对父母排山倒海式的提问,我绞尽脑汁想做一次全面的回答。天不负我,竟然找到了一本专门讲咬手指的书。
书的内容很全,包含一个给儿童讲的故事以及完整的家长指南。
今天,小马君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书的干货,按年龄段来解析,争取能把“咬手指”给彻底解决掉。
❶ 咬手指这事儿可大可小,对孩子健康、牙齿发育、外貌有影响,父母需关注但无需焦虑。
❷ 婴儿阶段(0-1岁),吃手指好处多,要不要用安抚奶嘴代替,全看各家喜好。
❸ 学步儿童(1-3岁),注意寻找孩子咬手指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❹ 学龄前(3-6岁),借助“神视频”的力量,让孩子懂得咬手指的不良后果,从而自己产生纠正习惯的动力。
❺ 学龄儿童 (6岁以上),这时候孩子可能开始遭遇困扰了,父母可以给孩子购买辅助工具帮助矫正。
❻ 成人阶段(18岁及以上),神马?还有写给成人的???是的,除非你就想扮萌,否则,往下看吧!
婴儿阶段 (0-1岁)
——咬手指是一件大好事!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母乳喂养期,吮吸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件好事儿,可以锻炼口腔附近的一种特殊肌肉。
还有研究发现,吮吸大拇指能帮婴儿能得到安慰和更好的睡眠,提高心脏的氧气使用率、减少哭泣时间。
关于妈妈们对于奶嘴的疑问,这本指南还给了对比表格,我整理了一下:
▲大家可以转发文章或以上图片,给身边需要的朋友
这个阶段的宝宝需要吮吸,但是吃奶嘴还是大拇指,各家可以自行判断,并不是什么原则问题。
学步儿童 (1-3岁)
——无需过分担心,但要反思并寻找原因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咬手指也无需过多担心,但父母需要好好想想孩子为啥爱这么做。
当我们和孩子沟通这个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说“别再咬手指啦!”而应该说“我们去找点别的乐子吧!”这样子既可以转移注意力,还能不闹情绪,双赢。
如果你反思半天还找不出原因,可以对照本书给你的指南,对症下药,效果应该还不错!
无聊了
策略需要给孩子想一个新的活动,替换“咬手指”。比如可以在他即将“咬”的时候给他一个玩具、一本书、一支蜡笔或者直接带出去溜达。
策略赶紧让孩子打盹,睡睡就忘了。
策略赶紧让孩子坐下,吃一些点心,比如谷物麦片、苹果、葡萄、奶酪、牛奶、三明治等,让他打消靠吃手指充饥的念头。
策略给孩子一个紧紧的拥抱,夸夸他,来缓解他的压力,然后转移他的注意力、玩儿点别的。
学龄前 (3-6岁)
——注意关切,适当纠正
这个年龄段咬手指,可能是孩子有负面情绪需要释放,比如痛苦、焦虑、悲伤等。还有可能是孩子在“学样”,本来他没这个习惯,但看到班里有人这么做,也开始咬手指。
这个咋办?
不必慌张,孩子靠咬手指解压的行为很容易被制止。只要你提醒他或告诉他其他的释放情绪方法,比如捏解压球、跑几圈等。
如果孩子还是改不了,那就告诉他咬手指的后果,比如把细菌带进体内容易生病,比如牙齿发育不好容易变丑,最直观的就是门牙会向前突出,就像下面这样。
我知道大家一定会问,这是什么视频里的图片,快发给我,我要给我家孩子看!
来了来了,的确,这个小视频把咬手指的后果讲得淋漓尽致,各位小公主小王子们确定还要吃手指吗?喊他们来看
发现没有,视频中讲解的语气是非常亲切且平静的,我们自己会特别听得下去,同理,父母们可不要居高临下地批评,而是像朋友一样讨论,给孩子提醒。当孩子内心真正接受并思考你的建议时,孩子才能和你站一条线、共同努力克服坏习惯。
学龄儿童(6岁以上)
——使用工具帮助矫正
研究数据表明,上了小学后还咬手指的孩子数量会大幅度减少,大概只有不到13%。
这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社交需求增长有关系,并不是他们不想咬手指了,而是他们选择克制这个需求以换取更多朋友或者减少被同伴耻笑的可能性。
但如果孩子只是因为习惯改不掉而咬手指,就可以“工具伺候”了。
在美国,真的有人发明了经过FDA认证的咬手指矫正工具。
据说这个东西没有任何副作用、能保护牙齿,还能非常酷地帮助孩子改变咬手指的这个习惯,也是十足的“神器”了。
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搜一搜。
成人阶段(18岁及以上)
——焦虑所致,理解万岁
▲Photo by Katya Austin on Unsplash
不要以为只有小孩子咬手指,很多成年人也会在私底下悄悄滴咬。19世纪80年代,有一期《华尔街日报》的封面就是一个成人在咬手指。
文章中说,其实成人中有很多“隐性”的咬手指者。他们一般不会在公共场合这么做,但是当压力大或者感觉有些焦虑的时候,会偷偷地这么做。
可能是这种习惯在他们年幼时没有纠正过来,就保留下来并将伴随一生,成为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所以,当我们看到咬手指的大人,不要过于讶异或批评。就像那篇文章中说的:希望这个社会对于每个人的习惯有更多的包容,不去歧视有“癖好”的同伴。
常爸说
原来咬手指是孩子吮吸母乳习惯的延续,父母们不必过于焦虑。看到孩子咬手指,好多大人都是粗暴地批评或者打手,接着就是一场哭闹,大人累小孩也委屈。
想要改掉这个坏习惯,父母需要更有耐心。比如断奶和摘奶嘴时,要给孩子一个过渡期。当发现孩子有咬手指的行为后,转移注意力、告知不良后果或者寻找新的情绪释放方式。如果发现得晚了,实在改不过来,那就学会接受,也许孩子自己就纠正了。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解决你们一直以来的“老大难”问题,还有什么疑问,欢迎留言来问。
References
Heitler, S. M. (1985). David decides about thumbsucking: a motivating story for children: an informative guide for parents. Reading Matters.
1
END
1
微信公众号:ivydad_ivydad
转载请加白名单
长按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关注
关注公众号后,在公众号输入相关关键词,看优质原创文章:
热门文章
“初心”,看《为什么我辞掉百万年薪的工作做早教》
“智商”,看《提高幼儿智商最有效的办法》
“自控力”,看《提高幼儿自控力的五个方法》
英语启蒙相关文章
“双语”,看《双语的孩子数学好?!-儿童学外语的8大好处》
“英语启蒙”,看《幼儿英语启蒙的迷思系列》
“英文绘本”,看《史上最有心的英文绘本书单(幼儿启蒙第一辑) & 耶鲁奶爸精心研发的英文亲子阅读助手APP和绘本音乐》
金卡会员招募
“会员”,看《让孩子听很low的儿歌?还是用高品质的音频开启英语、国学启蒙之门?“常青藤爸爸”会员俱乐部会员招募》